English

纵览《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

2000-07-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众 文 我有话说

陈立思副教授主编的《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书(1999年4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领域最有份量、最有开拓性的新著之一。在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变化中,如何既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又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书无疑为回答这一问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者在研究中贯彻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全书由导言、第一至九章和结束语组成。导言阐明了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对象与意义,论述了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特征和趋势、理论研究状况和组织管理状况。一至九章依次论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苏联/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八个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三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现状、特色、经验、问题和走向。在结束语中论述了作者对于面向21世纪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这种介绍不是停留在罗列表面现象上,而是既能站在观察世界发展大势的高度,又能立足于各国的具体历史国情,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普遍规律,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些读者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西方国家有思想政治教育吗?特别是在现在,“冷战”已经结束,“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已经到来”,西方国家正在鼓吹“淡化意识形态”,他们难道还会搞思想政治教育吗?作者在占有极为丰富的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阶级社会中一项普遍存在的实践活动。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名称和形式可以各式各样,但实质和目的都是相同的,即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西方国家虽然不一定有思想政治教育之名,但绝对有思想政治教育之实。它们在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教育、国民精神教育、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等等名称之下,做了大量的实质性的工作。然而它们为了标榜“民主”、“自由”,却竭力掩盖真相。事实上,二战后特别是在八、九十年代,西方国家以更加自觉的姿态、更加浩大的投入,从社会的各个方面,日益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宣传和捍卫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否定、批判、丑化社会主义,并且竭力策划和推动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作者写到,“我们发现,在任何一个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或地区,都不存在‘政治淡化’的事实,相反,他们对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竞争甚至对抗,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在宣传、灌输本阶级的思想意识、铲除敌对思想意识方面是旗帜鲜明、不遗余力的”;宣扬“政治谈化”论正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策略,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作者还写到,从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共同特点,“它们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甚至与我们头脑中原有的印象相反。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方面中,抓得最紧的是政治教育而不是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的成效也是最突出的。”又如,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注意联系社会现实,能够充分发挥社会功能;它们的主导价值观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多元化”、“支离破碎”,相反,它们往往是通过价值观的一致来达到政治上的一致;全社会之所以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也正源于此。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能够逐渐巩固并且得到发展,人们一般都认为是由于它进行了某些自我改革和调整,特别是由于充分地利用了科技革命的成果较快地发展了生产力的缘故。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过去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这就是二战后西方国家日益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书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这些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内在联系,使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了较多的了解。而这些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对现代化起到保证和促进的作用,原因又在于它能够积极去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变化。作者指出,“综观世界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发现这里也涌动着改革的潮流。从教育的表层———形式和途径,到深层———教育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各自的国情出发,从民族传统和时代特点出发,从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思想实际出发,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改革,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更加现代,形式途径更加不拘一格,教育改革有了众多学科的理论支持,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加强。作者由此得出结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生活的适应,使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也使自己获得了蓬勃发展的活力。”这个观点,与不少研究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提出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关键是改进、出路在创新”,可以说是不谋而合的。

这本书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西方国家,毋庸置疑,政府、政党牢牢控制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权,并且运用多种调控手段掌握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导向。至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却不是只靠少数人来做,而是尽量通过全社会来进行。学校、家庭、社区和社团、宗教、企事业单位、大众传媒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典型的例子就是广泛开展的国民服务和爱心志愿者服务。又如,德国青年工作模式的一个要求就是“尽可能地将工作分散到基层”。今天我们要求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其背景是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做工作。因此,重视挖掘和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性、社会化,对于我们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都加强了“国际化”教育,培养国民的国际意识和参与国际生活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更加广泛而激烈的国际竞争。而我国这方面的教育无论是调查、研究还是实施都很不系统,作为一个新领域亟待开发。

“我们正应该珍惜本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通过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把它充分地调动和利用起来。”这也是我们读完此书一个最深的感受。

[值班总编推荐] 梅长苏吃上外卖了,影视剧的降格?

[值班总编推荐]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 ...

[值班总编推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